简述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
收藏本文
分享更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主要作用机制是进入宿主细胞后,由敏感病毒诱导的一种或多种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更昔洛韦二磷酸,其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可以高于非感染细胞100倍,并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1)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体;(2)直接进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链延长,不易产生耐药[1,2]。更昔洛韦属于2′,2-脱氧鸟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其临床上抗病毒作用较强,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等优点,但笔者在查阅近几年有关更昔洛韦不良反应的文献,发现多有报道,特别可引起对血液系统的损害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希望以此文对导致更昔洛韦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探讨,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1肝胆系统的损害更昔洛韦对肝胆系统的损害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疸,转氨酶升高等。孙文英等[3]研究认为更昔洛韦可使小部分患儿的谷丙转氨酶暂时轻度升高,多数病人在疗程结束,停药后短期内恢复正常,故在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情况。2血液系统的损害更昔洛韦所致的不良反应中,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常见。龚时薇等[5]分析,183例更昔洛韦所致的不良反应中,其血液系统损害占87例,达到47.54%,接近一半。其临床表现为白细胞、血(本文共计2页)......[继续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