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出版物 期刊 图书 工具书 文献
kIndex
rev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隐逸思想的源头归诸儒家或道家,并且认为儒家之"隐"重"道",而道家之"隐"重"形"。但这一认识或可斟酌。梳理文献可知,至迟在殷商末期,隐逸文化即已发轫。微子、箕子、伯夷、叔齐、吴太伯、齐太公等是殷末隐逸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隐逸是殷末隐逸文化的直接延续,是"道隐";道家隐逸具有与儒家隐逸相同的结构,同样是一种"道隐",但"道"的内涵有所不同。儒家之道为人道,道家之道为天道。(本文共计8页)......[继续阅读本文]